一加默默地度过了双11,看着其它家拼的你死我活,依然安静的像个美男子。
从一加X发布上市以来,网上的评价主要呈现出了两种观点:1,一加X外观设计很漂亮,手感出色,在配置上很均衡;2,一加X的配置有些落后了,这个时候了还在用骁龙801处理器。对于这种观点应该是在预料之内的。
我们不难发现,当所谓的高性价比刚刚出现的时候,确实吸引了绝大多数用户的眼球,虽然现在的高性价比机型在做工、用料等方面已经有了很长足的进步,不过回想起当年的那些性价比产品,似乎被忽略的很多东西,比如真正涉及到用户体验的部分,这样的观点普遍存在于手机消费用户之中,你有几个核、你屏幕多大?这样的参数规格成为了很多人购机的首要参考标准。
其实现在的一加手机和早先的魅族手机有着差不多的调性——小而美,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,也正是当魅族转型之后,一加的这种小而美就更显更难能可贵,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,而不喜欢的人也不在少数,不过针对一加X,大部分人是在拿性价比说事,可以被数据量化的东西最容易被消费者认知,也确实可以反映出一定的硬件水平,硬件跑分有它的追随者,这就有点像汽车圈里的键盘车神一样的存在,但也有消费者是理性的,绝对够用就好,他们更看重的是综合品质,真正使用起来的感受。
价格和配置是“类小白”用户群体的敏感G点,一方面对手机没有太多要求的人会追求便宜,在便宜的基础上配置越高越好,而另一方面则很看重参数数据化的表现,仍然有不少人追求跑分数据上的性能。
不可量化的东西很难被现在的很多用户接受,一些新名词、新工艺,比如一加X上新出现的14道阿尔勒纹理和更厚的双玻璃面板,同样是金属的边框,摸起来也差不多,那么问题来了:凭什么你就比人家卖的贵?用调性去解释似乎有点牵强,但看不见、摸不着的生产工艺,在整个产品环节很难引起人们重视。
作为较新的品牌,一加一直以来选择的都是更艰难的道路,没有用可量化的指标去感染消费者,如果用最新的配置、再进一步压缩工艺、设计、用料成本,再配个更低的价格,那么一加手机的销量可能会高很多,但却违背了一加创始的初心。无法量化的部分,确实也很难一下找到现阶段消费者的契合点,它需要长时间的累积,口口相传,更为重要的是,它需要你自己切身去体会,也正是这种“看不见的产品力(引自车评人YYP)”,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品牌的长久发展之路,而趋于成熟的消费者会懂得其中的难能可贵。
一加X反潮流的小屏旗舰也注定了它可能只是部分用户的菜,它性能不是最强,但胜在设计、用料和品质上,成熟的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,并根据需求去找产品。之前给一加站台,并且在赛车方面小有成就的韩寒曾说过,“性能你可以不用,但这东西就像存款,你最好要有”,同样在手机圈,这句话也能适用,只不过在相对的成本限制下,性能、体验、材质这些东西都要经过不断的权衡,最终达到某点、甚至某几点突出,其它点相对平衡的状态。
苹果的成功在于将体验做到了极致,虽然产品在不断升级,但体验上却是从一而终的,不论你怎么升级,用户在使用时不会有突兀的感觉,你能很连贯的体验下来,这也是用户粘性的关键部分,当然一加还远不如苹果,希望这样气质能够尽可能保持的时间更长一些。说到最后,也正是各种各样的手机厂商,给了消费者不同的选择,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切实了解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产品,而不是首先根据数据化的东西去衡量一款产品的好坏,理性看配置,全面看体验。